Home > 教育問題之我見 > 對台灣高等教育的建言(上) ◎張瑞雄

對台灣高等教育的建言(上) ◎張瑞雄

2013 年 06 月 20 日 在〈對台灣高等教育的建言(上) ◎張瑞雄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20130529

一、前言
嚴長壽寫了一本「教育應該不一樣」的書,說出「台灣不願面對的教育真相」,點出「台灣的教育,已變成一個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。付出的代價,是錯置的資源,更是下一代換不回的青春。」
馬英九總統曾經在出席世新大學55周年校慶致詞時表示,台灣少子女化衝擊教育,許多私立大學、技職院校面臨招收不到學生的生存危機,馬英九表示,私人興學在中國已有五千年的傳統,尤其國內高等教育發展至今量豐質佳,私校不應該輕言退場;他提出化危機為轉機的方法─「國際化」,承諾下一個百年,讓台灣成為「亞太高等教育中心」。
但總統講歸講,現實擺在眼前就是少子化加上大學太多,除非有甚麼奇蹟發生,台灣很多大學的經營危機已迫在眉睫,國際化或陸生都是緩不濟急。但高等教育又牽涉到國家的人才培育和競爭力,因此非常地重要,本文就針對高等教育方面,提出一些建言。
二、高等教育問題
高等教育的問題大家都知道,只是教育部採鴕鳥政策,以拖待變,沒有積極的作為或政策。
問題第一是大學太多,生源太少。目前全國有超過一百六十所大學或學院,每年可以容納超過二十萬的新生。但新生兒逐年減少,民國九十九年的新生兒才十六萬六千人。因此總有一年大學招生的名額會大於可以入學的人口數,大學因沒有學生而關門或倒閉的危機迫在眉睫,如何處理?
當然教育部可以採取市場機制,順其自然,大學該倒即倒,但這樣會造成社會問題,教職員工生的權益誰顧?因此馬總統提出大學國際化的構想,希望以吸收外籍生(包括大陸學生)來彌補本國生的不足,但效果會如何?
各大學在教育部一聲國際化的指揮下,果然個個大顯神通,國際生的數目成長驚人,但這些外籍生很多是為了獎學金而來,亦即大學收不到學費,國際化的目的或許達到了,但問題沒有解決,只是更加速學校經費的失血。
高等教育的第二個問題是學費和補助制度的不公不義,公立大學的學費低,每生的政府補助多;而私立大學的學費貴,每生的政府補助少。亦即當上天沒有給你一個聰明的腦袋,以致考不上公立大學時已經很吃虧,政府還要懲罰這些人要交更多學費,然後享受次一等的學習環境,這公平嗎?
雪上加霜的是國家還要給這些高高在上的大學更多錢,十年一千億計畫,教學卓越計畫,其他各種名目的計畫等等大部分都是給了這些大學,於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,後段班大學無法翻身。在加上前述少子化的壓力,沒有被關愛的大學不倒也難。
高等教育的第三個問題是大學入學制度的僵化。表面上現在大學入學有繁星計畫、有學校推甄、有申請入學,最後還有一次指考的機會,好像很多彩多姿,但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,那就是台清交成無所事事,可以收到最好的學生,其他學校拚死拚活招生,好學生還是不來。沒有好學生就不容易有好老師,也不會有好的表現,也就不會有好的排名,好的學生也就不來,造成惡性循環。
高等教育的第四個問題是資本主義的要求,但卻是社會主義的做法。希望各大學要求老師在教學、研究、服務和輔導方面要面面俱到,但在大學法和教師法卻沒有相關的鬆綁或配套,讓大學縛手縛腳。大學各種要求老師的辦法,如教師升等辦法、教師評鑑辦法等等,都需要校務會議通過,但校務會議代表是由二分之一以上的教師代表組成,他們會通過對自己更為嚴苛的辦法嗎?其矛盾可想而知。以至空有制度但標準卻極為寬鬆,達不到淘汰不良教師的目的。(上/未完待續)
作者為臺灣觀光學院校長

 

 

Tags: cscarve影音 刻印 國立東華大學 國立玉里高中 教育問題之我見 曾清風 曾清風 | 玉里高中六十四級校友 曾清風 清松 - YouTube 東華 東華大學 東華大學 玉里高中 東華大學附屬玉里高中 東華附中 校友 玉里高中 玉高 華大 達人 雕刻

Comments are closed.